烧烫伤科普公益月刊——8月

烧伤后的肢体功能康复至关重要,病患和家属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借助支具道具,及时和医生沟通,尽最大努力恢复肢体功能,改善外观,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参与学习和工作做好一切准备。

blob.png


  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15岁以下儿童人口数量达2.2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7%,居世界第二位。烧烫伤在我国儿童意外伤害中比较常见,位列交通事故、中毒、跌落伤之后。

blob.png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视点一:

儿童烧烫伤的家庭背景特点:

农村、城乡结合部家庭儿童多(60%)、贫困家庭儿童多、留守儿童多、问题家庭儿童多。往往他们疏于照顾、预防观念冷漠、不懂急救常识、无法接受正规治疗、负担昂贵医疗费用困难等原因。

儿童烧烫伤的发病特点:

1、需要医疗处置的烧伤患者中,儿童占门诊的50%以上,可占住院患者的30-40%。

0-4岁是儿童烧烫伤的高发年龄,尤其是学步阶段的婴幼儿最为常见,他们好奇心强,活动范围大,自我保护能力差。有关报道:85%左右为家庭环境中的热液烫伤,10%为火焰烧伤,5%为电烧伤和其他原因。暴露部位(头面颈胸、手、会阴部)受伤多。平均烫伤面积10—20%TBSA,是由可能危及生命的烫伤面积。

儿童烧烫伤的康复治疗:

治疗过程痛苦,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儿童深度烧烫伤的治疗结局——短期影响

瘢痕增生,导致患儿外貌改变和损毁。

关节挛缩,导致畸形及其功能障碍。

对于特殊原因如电烧伤,由于致伤机理的特殊性,往往遗留伴随终身的神经损害和肌体残缺。

心理障碍:自卑、自闭、社交障碍、焦虑、抑郁等。

儿童烧烫伤后的身体变化也会使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产生自责、 负疚感等负面情绪,加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会给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儿童深度烧烫伤的治疗结局——长期影响

瘢痕——终身印记

影响生长发育——瘢痕挛缩(关节畸形、容貌改变、重要性征部位如乳房、会阴部发育影响)有反复手术需求;生长发育迟滞。

健康教育内容:如何自我判断是否长瘢痕、 愈合时间、愈合皮肤状态、植皮区、取皮区。

烧伤瘢痕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伤口本身、身体部位、基因、皮肤因素、激素分泌物等。

创面治疗期康复护理重点:

体位摆放

主动运动

参与医生换药过程,了解患儿伤口情况,给予专业康复指导,教育家属治疗的重要性,教会其体位摆放及主被动运动的方法,并监督其实施的效果,待创面基本愈合治疗师及时介入康复治疗。

新愈合皮肤的护理 

1、清洗 

合适温度清水;每日隔日浸泡或沐浴逐步去除皮屑及结痂,但不强行撕扯,防止损伤;清洗皮肤可用儿童沐浴用品。

让家属了解在创面处理过程中学会自我护理。

浅度烧伤后:滋润、防晒、保护

深度烧伤后:抗瘢痕治疗、介绍动能康复的措施,使其充分理解。

2、润肤

① 烧伤后皮肤普遍较干燥,程度较高的润肤膏(舒宁乳膏、宝宝霜等)及橄榄油等油剂;

② 方法:轻柔涂抹、避免揉搓 每日2-3次 为了皮肤滋润,无干燥、皮屑。

保护:防晒、防摩擦、损伤;不涂刺激性药物;清水清洁皮肤,注意水温;在半年至2年内避免阳光暴晒,外出可涂防晒霜、使用护具,防止色素沉着。

换药:创面、水疱以及创面的处理

用消毒剂(碘伏、消毒喷雾)消毒后刺破水炮皮,小心挤压出里面的液体,水疱皮原位保留,创面外涂碘伏,百多邦等创面外用药,清洁纱布或敷料覆盖包扎。

blob.png

   视点二:儿童因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等均较差,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各种意外伤害,比如烧伤、烫伤等。烧烫伤后瘢痕影响患儿的 外观及功能,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部分烧烫患儿瘢痕的防治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都是在院外进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院外的康复治疗与出院医嘱不符甚至根本没有进行,从而 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关于儿童烧烫伤的康复治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位摆放

1、头、颈前部及两侧部 伤后前两天头适当抬高利于消肿,之后将头摆在中立位(即正中的位置,不偏不斜),在肩部下面垫个枕头,将颈部前面拉长尽量后仰

2、腋窝 将腋窝打开,上肢与身体呈90度且稍稍向正中线收20度

3、腹股沟、会阴部 将孩子双下肢打开,保持膝盖朝上

4、膝关节 屈伸都要注意,卧位时尽量取伸直拉

5、踝关节 90度中立位

儿童烧烫伤伤情稳定后即可站立、步行训练

二、关于清洗:

保证受伤区域的清洁度,每天应对伤处疤痕进行清洗,用38度左右的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尽量将皮屑、坏死组织、痂皮逐渐清除。

擦干后可用外用药覆盖创面。

润肤霜对疤痕进行滋润,保证疤痕不干燥,裂口。每日可视疤痕干燥情况,进行2-4次或取得满意滋润效果。

三、关于瘢痕按摩:

疤痕按摩可减轻疤痕肿胀,促进瘢痕软化,松解粘连。按摩时可以用润肤霜或者抗瘢痕药物等做介质。缓慢、深度按摩,力度可逐步增加。每天进行2-4次,特别是关节部位。按摩时,用大拇指的指腹或者掌根按住疤痕,垂直用力环形打圈进行按摩。注意力度适中,逐渐增加,以免增加水疱的发生率。

四、被动运动:

如果孩子的创面跨越关节,一旦形成疤痕,挛缩的发生率增加。您需要给孩子做关节活动锻炼,以拉伸疤痕、预防和减轻挛缩的发生。每个关节每个方向10次,每次到位后坚持10-15秒放开,待其可以耐受后坚持时间可适当延长。每天可进行2-4次。运动的实际方向与孩子的未受伤侧能运动的方向相同。

五、主动运动:

鼓励孩子主动运动其受伤的部位,具体方式可由您为孩子设计。比如,现有一孩子腋窝疤痕挛缩,您可以把孩子低处的物品放到高出的篮子里,您和孩子比赛。患儿右手受伤,需要进行抓我训练,如视频中给予不同的物品让患儿右手进行主动的抓握训练。

主动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尽量发挥,只要能锻炼就好。

六、压力治疗:

主要作用:抑制疤痕增生,促进疤痕成熟。压力治疗有效的关键是适合的压力,足够的佩戴时间。

佩戴压力制品后要注意观察孩子加压肢体的远端有没有肿胀、冰凉、发紫,比如佩戴手时就要看手指尖;佩戴臂套时就看手。如果出现太肿胀、冰凉、变乌变紫的现象说明该压力制品的压力太大,建议进行修改。另外从佩戴压力制品开始计时,1个小时候取下弹力制品(计时肢体远端没有太肿胀、冰凉、变乌变紫等现象)观察弹力制品使用后皮肤有没有水疱、破损、皮疹出现。如果有,先暂停几天,暂用弹力绷带压迫代替,带皮肤状态好转逐渐适应弹力制品。如果还是太紧就需考虑调整或更换。最好是一天24小时除去搽药,洗澡时去掉弹力制品其余时间都要坚持佩戴。

blob.png视点:来自澳洲MSI国际医疗救助

    无论是烧伤伤情轻或者重,使患者获得身体以及精神上的完全康复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康复计划始于接诊患者开始治疗的第一天,各种康复治疗措施的协同努力,其目标是使烧伤患者为生存下来所付出的努力对得起以烧伤幸存者身份生活时所承受的创伤

瘢痕治疗的原则:

瘢痕隆起时,此时要进行压力治疗,瘢痕挛缩时,要牵伸、使用矫形器。为了维持关节活动度要进行运动,瘢痕干燥和坚硬时,要软化。

关于挛缩的综合治疗:

严重的挛缩是可以避免的,刚出现的挛缩是可以治疗甚至逆转的。即便是严重烧伤,细致的计划和努力仍可以达成好的功能结局。

什么样的烧伤会形成瘢痕?

皮肤移植后的各种烧伤;14天仍未完全愈合的烧伤;在烧伤瘢痕及并发症发生前进行预防效果优于瘢痕形成后的干预。

保持关节活动度ROM

烧伤后理想的身体康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内把关节活动度放在首要地位;理想的肌力和功能康复只有在避免挛缩发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

难以处理的地方:关节的屈伸、手和手指、面部尤其是口和眼;腋窝;颈部;足和足趾、肘和膝‘

瘢痕组织的挛缩:

瘢痕组织的挛缩在皮肤张力改变的数小时就会发生;瘢痕组织对在最大活动范围重点的牵伸及跨范围运动反应良好;挛缩控制始于入院第一天;如果末加以有效预防,凹陷和关节部位挛缩发生几率大、速度快。

早期挛缩可以通过序列石膏矫形治疗得到逆转,达到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序列石膏矫形治疗对挛缩进展明显、成熟瘢痕的效果较差。

保持关节活动度:

1、重获良好肌力和关节功能的前提是良好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2、线改善长度再改善力量;

3、在恢复的最初阶段,维持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是最首要的问题;

4、儿童患者应常规将伤处安全固定于关节活动最大范围,而不会给后继功能造成大的影响。

blob.png

blob.png结语:

我们要明确功能康复的目的在于防止疤痕增生、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以及挛缩畸形,保持肌张力,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原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烧伤后的肢体功能康复至关重要,病患和家属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借助支具道具,及时和医生沟通,尽最大努力恢复肢体功能,改善外观,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参与学习和工作做好一切准备。


@版权归瘢痕公益基金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