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烧烫伤儿童做捐助
一、项目详情:
贫困家庭遭遇孩子烧烫伤事故后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孩子从死亡线抢救回来时,他们不知道痛苦并没有解脱,伤口愈合一个月后,表面开始生长潮红、坚硬、伴有痛痒的瘢痕组织。瘢痕在短短的几个月会快速发展蔓延,造成关节僵硬、机体残疾、面部变形损毁。贫困家庭治疗花去的高昂医药费已经是债台高筑,再也没有钱为孩子做后期康复,只有放弃。结果孩子虽然保住了性命,等待孩子的是肢体残疾、面部损毁的痛苦生活。目前医学有效抑制瘢痕的技术是佩戴压力衣和压力垫。让我们献出爱心,为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项目技术支持单位: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 首席顾问:李曾慧平教授
二、医学科普:
压力衣裤在小儿烧伤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
压力衣、压力垫可对瘢痕产生一个持续的适度的压力,造成局部缺氧,降低了局部血供,造成受压区相对缺血,促使胶原纤维不过度生长,并以平整的条纹状平行重排,从而延缓瘢痕增生,促进瘢痕软化,变扁平,呈苍白色。
据临床资料统计:对350名烧烫伤儿童不同部位穿戴压力衣调查:有126例压力衣治应用后瘢痕表面明显平整, 98 例瘢痕变软变平, 26 例瘢痕颜色变淡。
三、项目故事:
救助的孩子叫王钰涵,三岁,来自深圳。在2015年12月1日晚上,桌子上的开水瓶突然炸裂了,孩子的头面颈、躯干、双上肢、左下肢被开水严重烫伤,立即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诊断为全身32% 深II°烫伤,孩子烫伤后花去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好多债。烫伤后还需要一年的康复治疗,可康复的费用求借无门,但治疗是一天也不能耽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伸出了援助之手!
截至目前的救助情况,作业治疗师已前往探访并治疗4次,第一期治疗所需的4件压力衣、压力垫、按摩油,患儿已经使用20天左右,瘢痕已开始好转。之后每个月跟进治疗一次。所佩戴压力衣、压力垫如下图:
压力衣一般要穿一年左右,目前孩子还在压力治疗过程中。
四、善款说明:
王钰涵的故事只是一个贫困家庭遭受意外事故的真实写照,还有更多这样的孩子等待我们的救助。
“为烧烫伤儿童做康复”公益项目是精准帮扶重度烧烫伤贫困儿童,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他们制作压力衣和压力垫(瘢痕增生期为一年以上,一年之后趋于稳定,不再增长。)1个孩子一年内随着瘢痕的变化和身高发育,需要更换8套左右的压力衣和压力垫。每个孩子的花费约为10000元~20000左右,我们计划第一期为50个贫困孩子筹集600000元人民币制作压力衣和压力垫,完成烧烫伤后的康复治疗。
为保护爱心捐赠网友的利益,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受伤孩子得到救助,“为烧烫伤儿童做康复”公益募捐慈善项目承诺:
1、我们遵守每一笔捐款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您的每笔捐赠款项将都作为烧烫伤儿童康复救助使用。
2、我们确保您将可以随时看到所资助孩子的款项使用记录,我们烧烫伤关爱基金会全程跟踪孩子康复治疗情况。
五、发起背景: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发起源于胡亚捷先生和孙便友医师曾共同救助一名因煤气爆炸烧伤70%的女孩,在救助过程中了解到中国每年因烧烫伤事故造成几百万伤者的现状,多数烧伤者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和后期康复,严重烧伤导致颜面损毁和肢体残疾使生活和工作面临偏见、排斥和挫折。伤者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生存压力,难以应对转折后的人生。
2014年9月22日由影视演员胡亚捷先生和北京疤康诊所孙便友医师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父母心公益基金共同发起了关注烧烫伤者身心康复的“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公益行动,2016年4月更名为“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并把每年的4月6日定为烧烫伤关爱日。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以汇集爱心和社会力量,积极做好烧烫伤事故预防教育;烧烫伤急救步骤教育;烧烫伤康复指导;医疗救助;心理支持;并努力促进烧伤康复医学的发展;维护烧伤者群体在医疗、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权益为宗旨。传递“温暖心 爱无痕”的公益理念;积极推广烧烫伤预防及急救科普常识,帮扶烧烫伤贫困病患,人人心中有公益,携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流公益观!办公电话:+861088129880
六、发票索要说明
(1)若您需要捐赠票据,请在捐赠完毕后将捐赠姓名、金额、捐赠渠道、捐赠截图,日期、联系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反馈到1064079199@qq.com索要,经确认后我们会尽快以挂号信方式寄出捐赠票据。100元以下捐赠我们将邮件回复捐赠票据扫描件,感谢支持。
(2)烧烫伤救助申请邮箱:18515089@qq.com,办公电话:+861088129880,合作热线:13901254901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该公益项目,支持腾讯乐捐平台“为烧烫伤儿童做康复”救助项目。贡献一份力量,汇聚爱心,为孩子共续生命之光!相信这个世界的改变不因少数人的很大努力,而因大多数人的一点点!
加入方式:
PC端点击链接: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13628&et=fund100
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版权归瘢痕公益基金会所有